以及高频接头在电子电路中扮演重要角色:连接许多不同功能的模块、次系统、系统、或连接设备。简单的说,他们提供了传输路径来传递高频模拟信号或是高速数字信号。传输路径的好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含:材料、设计以及组装的手法。市面上有许多的以及高频接头供货商,然而通常可提供高质量、相位稳定、精准配对及耐用的组装线会是使用者最大考虑因素。
高频同轴缆线在一个系统中,其重要性通常会被忽略,除非造成信号传输失败。使用良好的高频同轴线,其损耗或信号失真现象较小,但是当使用到糟糕的高频同轴线时,线损所造成的信号衰减一定要使用宽带放大器来弥补,但是信号失真有时却是不可弥补的。高频同轴缆线以及转接头在检测系统中,是属于系统的一部份,因此一定要有优异特性,这包含:低损耗、良好的驻波比、高度相位稳定及高隔离度,如果是用在高速数字应用的测试上,则必须再有高精密相位匹配的特性。
中心导体材质有纯铜、铝镀铜、钢镀铜、钢镀银等。中心导体分为单芯(内导体为单一线。单芯缆线线芯为刚性,制作较容易维持阻抗特性,耗损较小;多蕊缆线可堆栈为相同数目之线芯,多蕊缆线较为耐用、可挠性佳,但耗损较大,19蕊线蕊线。一般来说,中心导体线径越粗,线损较小,但是可操作频率也较低。
绝缘体材质有PE(聚乙烯)或PTFE(聚四氟乙烯又称铁氟龙),隔绝中心导体及外导体,避免短路。高频缆线中大多选用PTFE做为介质,重要的因素为其介电系数小且稳定。绝缘体的相对介电系数(r)越小越好,也就是速度因子(Velocity Factor (Vf) 越大越好,这样信号的移动较快,接近在空气中传输。
编织网依其包覆性与遮蔽率又可分成单层与双层编织,材质一般为铜线或是铝线等金属线网之导电材料,线%等不同的编织密度。遮蔽率越高,信号相互间干扰越少。
缆线最外层由塑料材质如PVC(聚氯乙烯)、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及PE等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包覆保护,防止缆线于如高温或潮湿之不良环境中受到氧化或损坏。PVC成本低,受热易产生有毒物质;PE抗UV佳,无卤,适用于室外环境;FEP耐温可达200度且受热不后不产生助燃效果,适用于室内/外环境。
高频缆线在电性上的特性,会用以下参数衡量:衰减、驻波比(或反射损失)、隔离度及相位稳定度,以上皆关系到讯号是否能达到完整传输的理想状态,依据不同的参数考虑与终端应用,在选择同轴缆线的考虑点亦有所不同。
在信息传输蒸蒸日上的环境下,在高速、射频微波的讯号传输上需要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一般来说,高速数字信号多半采用差动信号进行传输,因此传输讯号的两电缆需要有极高精度的相位匹配。换言之,两电缆所传输之讯号的相位误差需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因此每一组的电缆内需要依照所需订制的规格下而具有一定电气长度(Electrical length)。在要求相位匹配的电缆组件应用上,理想的情况是,每根电缆必须与其他电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电气长度。电气长度通常以「相位延迟」来说明,也就是两个信号通过缆线所产生的时间差,这时间差也就造成了相位差,因此相位匹配通常用 pico-second (ps) 为单位。
图3为相位完全匹配的差动信号,图4为一对高频缆线中的一条缆线则显示完全匹配与相位不匹配信号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可能会造成高速数字信号在传输信号时造成信号误判,或是眼图的眼开、眼高不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