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连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铁路,也在缺乏技术与本钱的情况下,有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也会感到束手无策。
像中国早在52年前,自身才刚刚起步发展,尚处于贫困状态,就已经有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建造铁路了。
坦赞铁路,是一条既成为了坦桑尼亚、赞比亚这两个非洲国家之间主要交通干线,又见证了中非友谊的铁路。
曾几何时,这条铁路上每天都有列车经过,运输的资源成为了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
作为其中的两个独立对象,坦桑尼亚、赞比亚分别于1961年、1964年宣告独立。
既然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自然就不想受限于人,于是有着丰富矿产资源,且矿种也很齐全的坦桑尼亚就想着通过另辟一个新的运输线,来摆脱当时出海通道被白人殖民政权把控的情况。
否则经济命脉一直被握在别人的手里面,会让仅在政治层面独立的国家寸步难行。
一旦后续发展动力跟不上来,也许就会陷入看似政权独立,实则依旧被“殖民”的状态。
在向世界银行提出了申请之后,坦桑尼亚遭受到了拒绝,因为世界银行安排考察的人员认为,修铁路之后获取到了经济利益有限。
即便面对了这样的结果,坦桑尼亚也没放弃,而是选择去拜访苏联、英国等具备实力的大国。
然而,不管是之前殖民过的“老东家”英国,还有当时处于辉煌时代的苏联,均拒绝了在经济、技术上需要得到帮助的坦桑尼亚。
毕竟对于英国来说,看到曾经连自己“小弟”都不如的国家,在独立后还想要钱、要技术,建造摆脱对自身经济依赖的铁路,自然不会给予好脸色。
而苏联与美国彼时也在互相角力,再加上其它层面的考量,也没有打算进行援助。
就这样,在彷徨的时候,坦桑尼亚与有着同样遭遇的赞比亚进行了合计,决定试着找中国帮忙。
“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是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建这条铁路。”这是毛主席与尼雷尔交谈时说出的线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开启了访华之旅,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同年的9月5日,中、坦、赞三国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
,这在其他曾拒绝了坦、赞两国的国家看来很不可思议。其实当时中国国内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一些人认为这个项目难度太大,承担的风险比较高,甚至连技术更为先进的西方国家都给拒绝了。
并且在1968年开始做勘察设计之后,还出现了一位勘测员被毒蜂蛰伤,经过抢救后不幸去世的事件。
这其中,冒着生命安全有一定的概率会被伤害,深入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勘察的中国技术人员,自然是出了很大的力。
作为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大干线,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城市卡皮里姆波希。
,有高山深谷,有悬崖峭壁,还有森林草原等。再加上非洲的气候很炎热,且有疾病流行的情况下,陆续又有数十位中国技术人员因缺少药品以及补充体力的食物,
从1970年开工,到1976年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中间的艰苦无法用语言一一地表述出来。
坦赞铁路建成之后全长1860多公里,曾在一段时间内,承担了赞比亚约百分之八十以上铜矿石的出口运输任务,
“赞比亚的第二次独立”,这是卡翁达总统对于坦赞铁路的建成,所发出的感慨。
而从1983—1984年度的情况去看,坦赞铁路的确实现了盈利,不仅如此,
原本在建造坦赞铁路时,中国不管是在设计还是用材上,均采用了当时最为优秀的。
再就是居住在铁路附近的一些居民,在法律意识淡薄,或者是生活条件所迫的情况下,
可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愿意继续给坦、赞两国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用来给坦赞铁路来维护和升级。
9.88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参与人员达到5万多名,这样的数据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而言相当庞大。
为此就跟坦、赞两国一样,在需求帮助时要不就被拒绝,要不就是要答应一些苛刻的条件。
面对在西方频遭拒绝的一些国家,中国却秉承了“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的态度,
当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结果出来之后,乔冠华的仰天大笑被记录了下来,成为了经典的历史画面之一。
可根据票数来看,虽然非洲国家赞成票有26票,但反对的票数也是最多的,达到了15票。
从这样的比例来看,假如没有在之前伸出的援助之手,如果没有让一些非洲国家看到了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中国讲究平等互助的原则,会有最终有26个非洲国家投赞成票的结果吗?
而在国际当中,中国也一向不卑不亢,与我为善,还善于人,致力于搭建和平共处的对外关系。
不仅如此,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对非洲的援助也更多样化。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便是很好的证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象征中非深厚友谊的“坦赞铁路精神”也得到了延续。
为何中国整洁有序发达国家却脏乱差?是他们主动变成这样的,这样对城市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