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主板白送DX10显卡 详解23款GF8主板

2024-09-19 资讯动态

  当姚明因为姚明骨裂困扰的时候后,很多人都在指责其代言的可口可乐伤害了姚明。再人们还在争论可口可乐与姚明骨裂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眼前,究竟是Intel的CPU重要,还是NVIDIA的GPU更有价值呢?再心脏和眼睛谁更有价值的口水战迸发引发讨论声中,NVIDIA最新的一代整合芯片组GeForce8系列(MCP78)产品已确定进入市场,揭开了优化PC的新序幕。

  谈到2001年,NVIDIA在整合市场发布了其第一款整合芯片组产品:nForce IGP。在当时,拼接双通道DDR技术和GeForce2 MX核心,一改高价低能的缺点,引起了当时整合芯片组的一次革命。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成本问题、对产品上市时机把握的不准确和技术问题,导致nForce IGP芯片组低迷淡出,但这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NVIDIA芯片组,以其大胆革新的设计思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3年前,C51芯片组的诞生,很多用户曾为它所整合的首颗DX9、SM3.0显示核心喝彩;然而3年后GeForce8系列(MCP78)产品发布的时候,当心情截然不同。今天的激动并不只是因技术的突破,而更多的是感叹NVIDIA再芯片组的平台上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DirctX10。

  在NVIDIA总裁黄仁勋提出GPU比摩尔定律快三倍的黄氏定律后,带着技术创新思路的NVIDIA把这个定律也应用到了主板行业,mGPU定律规定:主板产业每12个月,NVIDIA的整合芯片组,无论是技术或是平台上便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便宜+性能:首颗DX9整合显示核心MCP51

  谈到C51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很简单,便宜+性能领先。今天回忆起C51走过的道路,可谓一帆风顺。499到599元之间的价格,却拥有了GF6200TC级别显示核心,拥有两条像素渲染管线个顶点处理器,最大可共享256M系统内存以及支持MPEG-2/WMV9硬件解码,支持DirectX 9和Shader Model 3。

  他的到来,让我们终于摆脱了以英特尔810为代表的四平八稳、没有鲜明特点的时代。

  C61,首款整合单芯片显示核心,它得到了低成本,却也为此放弃了一些性能。单芯片,NVIDIA以期望把nForce4时代的单芯片辉煌得以延续下去。事实上,过去单芯片很难提高良品率,而且甚至没有给性能提升带来任何好处。

  除了为功耗考虑而降低的显示核心频率之外,C61与前任C51的图形核心,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差异。然而,单芯设计为降低设计、功耗成本,缩短芯片研发到最终上市周期做足了准备。

  在C61时代,只有C61P带有DVI接口,而很多厂商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上在很多C61P产品上,我们都难觅DVI接口的踪影。而在如今这个液晶显示屏满天飞的时代,没有DVI接口,真的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MCP68的诞生,虽然说和之前的6150以及6100在规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家庭多媒体影音应用的支持的增强,还是有很大的诞生价值的。MCP68家族中的低、中、高三款芯片组产品中,都开始普及DVI+HDMI+D-SUB接口,这对于整合主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改进。

  前面提到了,NVIDIA新一代芯片组的设计理念非常前卫,主要特性都是建立在板载GPU上面,因此从这一代开始NVIDIA逐渐淡化了nForce这个芯片组品牌,直接把定位低端的整合芯片组命名为GeForce 8系列,而中高端(大板型)芯片组虽然也整合了相同规格的GPU,但依然沿用nForce品牌,这是考虑到玩家的接收程度。

  目前MCP78按照规格/频率的不同,被分为GeForce 8100/8200/8300三款,这完全就是显卡的命名方式。全新的命名方式显然是为了强调GPU这个概念,现在的板载GPU规格已经不输给低端独立显卡GPU了,性能也非常接近。买主板就等于买了一块性能不错的入门显卡,因此名称是nForce还是GeForce都无所谓了。

  由于AMD已经将内存控制器(原北桥的基本功能)整合在了CPU内部,因此NVIDIA从C61芯片组开始,就坚持使用单芯片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将传统意义上的北桥、南桥合二为一。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简化主板的布线,有效的降低芯片成本和主板制造成本,而且散热也更加容易解决。

  GeForce 8100/8200/8300能够支持AMDAM2+接口的所有CPU,和CPU之间通过AMD最新的HT3.0总线GB/s,充足的带宽可拿来从内存缓冲数据,从而有效提升集成显卡的虚拟显存效能。● GeForce 8系列芯片组全部规格表:

  GeForce 8100/8200/8300其实是同一颗芯片按照体制的不同划分的,三颗芯片只是在板载GPU方面有小小的差别。

  8300和8200的核心频率都是500MHz,但8300的流处理器达到了1500MHz,比8200高300MHz。DX10时代更高的流处理器频率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更强的渲染能力,因此8300的3D性能要比8200稍强一些。

  1. 高中低端全线芯片组都集成显卡,相当于免费附送,可以省去购买独立显卡的钱;

  3. 如果对集成显卡的性能不满意,可以再购买一片低端显卡,此时集成显卡并不会浪费,它可以和独立显卡组成非对称SLI,让独立显卡的性能免费提高60%以上;

  4. 集成显卡支持双头输出,搭配独立显卡能轻松实现4头甚至更多头输出,组成廉价多屏显示方案;

  5. 如果未来升级高端显卡,集成显卡同样不会浪费,它将在2D模式下关闭独立显卡,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功耗、发热和噪音。

  通过上面的规格表就不难发现,三款整合GPU的性能其实差不了多少,NVIDIA完全就是将一颗G98核心(新版8400GS)植入了MCP78体内,因此对于高清视频做到了完全硬件解码,这比G86核心的老款8400GS还要强大。而性能方面则由于显存是通过共享系统内存得到的。

  目前NVIDIA的独立显卡中,无论最强的9800GX2还是最热的9600GT,都未能对VC-1编码的高清视频实现完全硬件解码,对于HDMI视频输出还一定要通过飞线;来实现。而GeForce 8100/8200/8300整合芯片组则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令很多中高端独显玩家羡慕不已!● 整合全格式高清解码引擎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NVIDIA在硬件解码高清视频方面的发展过程,主要针对目前使用率最高的H.264和VC-1视频,主要有三代引擎:

  其中VP1引擎,也就是GeForce7系列显卡以及MCP68芯片组,只能解码视频输出过程的后两个步骤,在搭配低端CPU播放高码率的视频时,可能没办法流畅运行。

  VP2引擎,就是目前NVIDIA主流GF8/9系列显卡的高清引擎,能够完全硬件解码H.264视频的所有四个步骤,将CPU占用率降至最低;但是对于VC-1视频漏了一个步骤,而这个步骤恰好是最复杂的,因此CPU占用率偏高;

  VP3引擎终于对VC-1解码做到了完美无缺,但是这个解码引擎之前只有G98核心(新版8400GS)才具备,市售产品寥寥无几。现在NVIDIA将VP3引擎植入了GeForce 8200/8300整合主板中,相信很快就能普及到千家万户了。

  只是支持高清硬件解码这还不够,对于想要组建HTPC的用户来说,还需要支持高清格式的显示接口。此次GeForce8300/8200除了搭载传统的DVI和D-SUB之外,HDMI接口几乎成为标配,这就比很多低端显卡的输出接口还要丰富:

  接口方面,此次GeForce8300/8200除了没提供尚未普及的DisplayPort接口之外,无论是PC上主流的VGA、DVI,还是在家电领域已成为标准的HDMI1.3都完美支持,而且芯片内部集成HDCP,可有效实现HD片源的保护。而在音频方面,对高清爱好者而言,不但可以通过HDMI输出次世代音频,对于老旧的同轴光纤支持度也很好。

  2004年5月HDMI 1.1规格发布。为了更好的兼容PC系统,在2005年8月23日推出了HDMI的1.2版,1.2版增加了若干条非常重要的改进,以方便PC连接和数字音频流等的传输。

  2005年12月推出的HDMI 1.2a标准增加了CEC功能,并且完善了测试规范,CEC功能能够最终靠一个遥控器对所有家庭娱乐设备进行控制。

  2006年5月22日,制定HDMI标准的7家企业共同宣布了HDMI 1.3,新标准将带宽和速率都提升了2倍以上,达到了340MHz的带宽和10.2Gbps速率,以满足最新的1440P/WAXGA分辨率的要求。

  几乎所有GeForce8系列主板都标配HDMI/DVI/D-SUB三种输出,不分产品还标配一个数字光纤接口和一个同轴模拟信号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NVIDIA显卡通过HDMI输出音频时必须通过一条SPDIF线来导入音频信号,而对于整合主板来说显然不必多此一举了,因为GeForce8300芯片当中就整合了GPU及声卡,音频信号内部就能传输,所以主板上的HDMI接口接上电视无需任何设置就能出声音,非常方便。

  虽然目前的8200主板均不对DisplayPort支持,但相信随着DisplayPort的普及,8200/8300主板也会加入这项功能。作为DisplayPort作为DVI的继任者,将在传输视频信号的同时加入对高清音频信号传输的支持,同时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GeForce8100/8200/8300芯片组拥有一项创新技术,那就是智能SLI(Hybrid SLI),它对于NVIDIA的独立显卡也很重要,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介绍。●Hybrid SLI技术包括两项诱人特性:

  与竞争对手ATI的Hybrid CrossFire(混合交火)技术不同,Hybrid SLI并不是简单的把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组成非对称双卡互联,事实上它包括两项各自独立的特性,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混合SLI(NV官方称为GeForce加速),另一个是Hybrid Power(混合动力),也正因为如此,NVIDIA将其Hybrid SLI命名为智能SLI(而非直译的混合SLI)以示区别。

  以往的整合主板,当插上独立显卡后集成显卡会被自动屏蔽,在性能表现上就成为了摆设。为此,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NVIDIA在新一代的GeForce8系列芯片组中加入了对GeForce Boost的支持,GeForce Boost技术很好地实现了整合图形核心IGP和独立显卡GPU的SLI系统组建,在获得相应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很好解决了以往添加独立显卡时对整合图型芯片进行性能屏蔽的浪费。

  虽然GeForce Boost定位低端,但它可保护用户的投资,让GeForce8系列芯片组主板与8400GS/8500GT显卡组建混合SLI,让图形性能获得提升,给选用整合主板的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升级方案。

  按照NVIDIA的说法,GF8100/8200/8300集成显卡相当于免费赠送,如果您再添加一块8400GS/8500GT显卡的话,通过GeForce Boost技术能让独立显卡的性能免费提升60%左右。此时集成显卡的性能并没有被浪费,做到了物尽其用。

  Hybrid Power则是NVIDIA的独门绝技,它面向中高端用户,虽然它依然是让整合显卡和独立显卡协同工作,但原理完全不同。这里整合显卡只负责图像输出、而不参与图形渲染,因为整合GPU那点微弱的性能对于高端显卡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正因为整合GPU的存在,我们大家可以在2D模式下关闭功耗恐怖的高端显卡,由此达到节能、省电、静音的目的。

  从目前的Hybrid SLI技术上的支持规格上看,虽然GeForce8系列芯片组主板支持Hybrid Power技术,但是从支持的显卡上看,目前仅有9800系列高端显卡,而该系列显卡基本不在GeForce8系列芯片组主板对应用户能承受的价格之内。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NVIDIA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独立显卡支持混合动力技术,这样对于使用GF8系列芯片组主板用户来说,有性能需要时可以开启Geforce Boost,在一般应用时使用集成显卡,关闭独立显卡。

  早期销售的主板,要是实现GeForce Boost功能,必须刷新BIOS方可实现。我们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BIOS刷新教程,共大家参考。

  首先,笔者的准备是刷新到最新的BIOS,目前,除了技嘉华硕支持BIOS内建刷新工具刷新程序外,其它品牌主板大多数都会采用进入DOS刷新,有鉴于此,笔者以NVIDIA送测的主板为例教读者如何刷新BIOS。

  首先我们要进入DOS系统,目前U盘已经十分普遍,所以笔者介绍下如何用U盘刷新BIOS,由于目前市售的主板的BIOS,产品型号众多,提供的技术各不相同,咱们提供一个最基础的刷新方式,必须进入BIOS中设置启动设备,笔者选择海盗船U盘作为首选启动设备。

  进入DOS后,我们即可通过命令行进行刷新,在此笔者提醒各位,尽量选用原版DOS进行底层操作(刷新BIOS),不可以使用改版DOS。

  输入DIR命令,以便找出事先放置在U盘内的刷新工具ami.exe和BIOS镜像。直接运行命令即可刷新,如无意外情况出现,刷新后重启就可以完成刷新。

  刷新BIOS,并没什么太复杂的,只要是您多加练习,熟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指令就能够实现。值得推荐的是,目前再提供刷新BIOS服务的主板厂商种,华硕、技嘉、微星、富士康都提供相当的好的解决方案。到此,我们已在硬件上开启了GeForce Boost,那么我们进入软件设置部分。我们仍旧是先进入BIOS,选择Advanced选项,打开后即可看见详细选项。

  首先,首选显卡选择板载显卡,Hybird SLI模式开启为mGPU一直开启,而在设置板载显存大小小一般设为AUTO即可。按F10保存退出。

  必须安装最新的驱动才能支持开启Hybrid SLI技术,个人会使用的是nForce 18.11WHQL版本,独立显卡的驱动为175.16WHQL版本,目前已经很稳定,长达三天不间断测试没再次出现任何异常问题!

  NVIDIA的驱动安装格外的简单,一路NEXT就可以了,由于自带了显卡驱动因此装完重起系统就能识别出所有配件。

  重启后进入VISTA后,系统即可自动打开GeForce Boost,即系统已经组成SLI性能模式,到此,开启GeForce Boost达成,是不是轻松简单,大家都能实现。

  为了验证GeForce Boost所带来的性能提升,笔者使用七彩虹N78U X5搭配8400GS显卡组建了Hybrid SLI系统来测试,来验证是否能提升性能?

  3DMark06作为目前权威的综合测试工具,包括了两个SM2.0测试和两个SM3.0测试场景,基本上达到了DX9C的画面最高境界,其测试结果对于很多主流游戏都有参考价值。

  从测试结果来看,基本上板载的8300显卡和独立8400GS显卡3D性能相当,在开启Geforce Boost后,性能提升明显,板载的8300显卡可以明显加速8400GS将近45%性能,3DMark06得分基本翻倍。但我们应当知道,这仅是理论测试,只能当作参考,对用户来说,3D游戏才是检验的标准,下面我们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的用户忠爱度高的游戏进行测试。

  要了解更多GeForce 8300芯片组的游戏测试情况,点击《革独立显卡的命!GF8300整合主板测试》了解更多。

  把游戏测试数据汇总,包括4款DX9C游戏和6款DX10游戏及3DMark理论测试,并且计算出性能提升幅度,来看看NVIDIAGeForce Boost技术的效能到底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NVIDIA官方对于GeForce Boost的提升幅度参照物为独立显卡,而AMD官方对于Hybrid CrossFire的提升幅度参照物为集成显卡。所以这里我们特意计算出了GeForce Boost技术相对于集成显卡的性能提升幅度,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非对称SLI的效能。

  通过此次测试来看,GeForce Boost相对于8400GS的提升幅度达到了官方宣称的50%,不过不同的游戏表现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无论SLI还是CF,都存在木桶效应,提升幅度受到性能最低显卡(也就是集成显卡)的拖累,而且GeFore Boost其实原理上是软SLI也就是不通过SLI桥接器的双卡互联,效能会稍差一些。

  购买产品的用户,他们要的不单单是主板的配置,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工业的艺术感更为看重。

  一款好的主板,拥有合理的布线是我们最关注的。在这里举出一个例子,关于电源接口的安排。一般比较理想的安排是将主电源接头的位置放到内存的右侧,将ATX和ATX12V接线端放在上端,对于要能将电力平均传达到每一个主板上的零件,就不理想了。

  以往NVIDIA低端的主板,一线厂商很少有快速铺货的时候,而这次以华硕为首的各家厂商都迅速的铺货,说明了GeForce 8系列新产品的确是有它独特的魅力,这魅力更多的是在GeForce Boost上。

  <

  固态电容,这是进来的主板宣传中,是出现的一大热门关键词,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固态电容,首先,我们得了解固态电容的特性。

  总体而言,使用固态电容,它将有很大效果预防供电部分引发高温危险,以及提升防止耐高涟波流的能力。随着技嘉超耐久的深入人心,在国内销售的主板都在全固态上下功夫,使得主板的卖相越来越好看。

  高分子聚合固态电容加上电解电容,将低阻抗和大容量的优点融合一身,搭配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封闭式电感,充分保证了电路稳定纯净。而各主板厂商的固态电容选用,也是根据不同的用户定位而量材而用。

  这次众多的厂商推出基于GeForce8系列的主板中,供电设计的加强是各家的亮点之一,而供电项数的增加,为主板的GPU超频增加了砝码。

  <

  在内存插槽数量上,由于NVIDIA的GeForce8系列的主板没有了MCP73的规格限制,在内存的扩展性上格外突出。四条DIMM内存插槽设计比比皆是,这次各家主板的差别更多在于内存供电、电容的搭配,以及BIOS部分提供的电压调节设置上。GeForce8系列新产品没有了MCP73被唾弃、MCP68性能没有突破的尴尬局面。

  各主板厂商在设计主板时,为了体现性能上的差异,突出内存部分的细节设计,加强双通道的内存支持,供电的用料设计上都在仔细做文章。

  <

  如果说以往在主板的设计上,以往都是梅捷从始至终坚持ATX的大板设计,随着各个厂商逐渐对整合主板的重视,这次整合大板的实际屡见不鲜。这样的设计也带来了扩展性的增强。

  如果说整合主板提供这些扩展,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的话,那么如何区分它们的好坏呢?除开关注主板的扩展能力外,还要求我们关注的是PCI Express x16显卡插槽部分的供电设计,显卡也存在主板供电和电源供电这两种设计的具体方案。怎么样更好的利用它是我们注意的。在机箱中的合理散热,同样还是我们考虑的。

  <

  如何在竞争中提高个人的价值,各家都在主板的设计上大费周章。除了在存储设计上增加SATA接口和IDE接口外,各家在板载的DEBUG和外置开关按钮上也狠下力气。

  不论是什么平台,能照顾老用户的升级是第一位的,不论是视频的输出接口,还是音效和网卡的设置上,AMD在平台上的人情味一直都比英特尔平台浓。

  <

  谈到主板的I/O接口,MCP68时代4+E的接口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而这次在GeForce 8系列新产品中,由于一线厂商的加入,基于芯片组中规中矩的设计让人感到乏味,而二线厂商各具特色的接口设计,能使用户得到满足超值产品选购的需求。

  如果说这些I/O接口有什么缺憾的时候的话,那么背板的各个I/O接口设计上,是又一些遗憾的。虽然提供了很高的规格,DVI、HDMI、D-SUB的强大输出阵容和e-SATA(External Serial ATA)等设计上,虽然能使用户得到满足的使用,但是间隙过小,多设备接入的时候就会出现撞车的现象笔者通过从各个厂商的反馈,以及和读者的沟通,搜罗了市场上已售或者即将铺货的产品,由于能力有限,暂时只搜集到了20厂家的产品。通过对市场的走访,笔者对GeForce的上市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作为经销商来说,这款产品依旧很看好销路的。毕竟是大面积的上市,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而GeForce 8系列新产品的推出,很多经销商还是希望可以起到系统升级的蝴蝶效应。

  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说,GeForce的图形核心采用了65nm技术,对比以往的90nm制程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支持DirectX 1.0和Shader Model 4.0,配备HDMI 1.3、支持DVI、D-SUB等接口设计,能够吸引很多的消费者的眼球。

  此外,还支持GeForce Boost加速设计,相当于8400GS的显示性能,这样的规格您不心动吗?

  近期,我们还将为大家送出国内最为详实的GeForce的智能SLI和AMD780G混合交火的对比测试,敬请关注!

  对于GeForce 8系列新产品有任意的毛病,你想在我们今后的测试文章,以及GeForce 8系列报道中了解到的信息,现在您就可以给我们发邮件,告诉我们。最终我们大家都希望,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帮助您解决实实在在的购买以及使用问题。我们的信箱是:#改为@)。

上一篇:2024年中国网络宽带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中金:国内传统轿车线束商场之间的竞赛剧烈 新能源轿车线束未来可期